撰寫動機
運動成就,在不同的領域會有不同的想法。就競技體育的選手而言,可能是奪牌、打上國際體壇,也有為了獎金而去參與競技運動。相同的,大眾體育也有雷同的狀況! 本篇文章由台灣體育的演進, 以競技體育的面向來看待運動成就的轉變,並看待大眾體育的現象!
中華體壇已從競技體育轉向大眾體育
在國民政府轉進台灣時, 競技體育,尤其是國際的競技體育,是唯一個不分省籍、凝聚全國向心力,一心只想為中華隊加油! 相信很多人無法想像, 在半夜三更 ,全村或全里的人都聚在村長或里長家,看電視轉播為中華棒球隊加油! 這也是棒球也成為台灣國球的原因。楊傳廣、紀政、王惠珍在體育場的表現成為台灣體壇的傳奇! 這跟時代背景有關,也會當代台灣背景有緊密的關係!
然而在這些傳奇之後,台灣的國際體壇低靡一段時間,雖然跆拳道尚未成為奧運正式項目前,已經有許多國手摘金奪銀,2000年成為正式賽後,於2004年奪下奧運動金牌 ,而後舉重項目奪下奧運動金牌,近期的亞奧運和國際賽、羽球、空手道、射箭前後在體壇創下佳蹟的同時,對台灣體壇而言是個嚴刻的考驗。在近10年來台灣國際體壇的表現,對於競技選手而言仍有影響力,但對大眾的運動影響力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可以感受到對為國爭光選手的熱度其實非常地短暫!
就東西方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文化的不同造就不同的運動風氣。簡單的現象,當大家在瘋王建民時,多少人在打棒球。若在歐美國家,在瘋足球/棒球/美式足球等運動的同時,多少人本身就是會踢球、和朋友踢球、與孩子在庭院傳接球、和帶孩子去觀看球賽等行為! 就體育政策來看,當趙麗雲任體委會主委時,其主張強力推動競技體育,目的除了為國增光,打開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外,最主要的是創造大眾的運動模範,促成運動風氣和培育運動選手。運動選手不是奪牌而己,他們有其使命和任務。其後許義雄主委至現在的體育署,推動的不再競技體育,而是大眾體育,全民運動,加上高齡化社會,運動不在是和它國競賽,而是和自己健康比賽。 體育政策和運動項目在台灣己然轉為大眾體育的運動。
大眾體育的運動成就
近年來,健身風潮、馬拉松路跑活動的舉辦、鐵人三項的推廣、登山運動的再度興起,露營、單車、獨木舟等戶外運動,皆是民眾在周休二日,或是休假期間所計劃的熱門休閒活動。對於大眾的運動成就原本就不是競技選手所努力要登上何種等級的舞台或奪取獎牌,運動目的其實很單純,就是健康和快樂的生活,這簡單的運動目的就是運動成就。
當大眾運動的路跑賽、單車公路賽、 鐵人三項等的完賽,又或是登山的完百。看似運動促進健康的外表,使得很多人已忘卻了進行這項運動的初衷,導致大眾體育的運動成就變質。許多人一年參與許多民間的運動賽事,起初完賽的證明,證明自己是能達到的運動成就。最後卻成為收進賽事紀念品的收藏家,何時甦醒看人造化! 又如同登山,當有人完成百岳, 山隊伙伴會準備紅布條,在完百山頭拉起布條,恭賀此人走過台灣100個山頭。但現在已有完成五嶽就開始拉布條了! 而完百後,或 完成五嶽者就不再登山的登山者也大有人在! 試想,若人們運動的心態如此,無論是OO賽或岳界運動,那這些人的運動成就也真的就如此了!
目前大眾體育的某類現況,可能是賽事的操作,也可能是人類天性,很多人從事大眾運動時,心中藏競技體育的靈魂! 例如追求紀錄:多快完賽、多快完成一趟山旅等。但也有從事大眾運動的人們,追求的是享受的這運動的過程,與人或與自然的互動、認識環境、探索自我。
運動成就的定義需要彼此尊重和自我反思(代結語)
今日台灣的運動現況,已經不是一言堂,而是個個山頭的林立。是要追求台面上的數字紀錄,還是追求過程的滿足、或是享受沉浸在運動的環境中,皆由自己決定做主! 没有對錯,只有價值! 就大眾運動而言,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會比較重要,因為運動成就的價值觀相同! 要一同進行運動也會比較輕鬆没有負擔,但不要將自己運動成的價值觀灌輸在他人的身上,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條件不同,想要追求的也未必一模一樣,進行運動的方式、運動的強度等,皆有可能造成他人的受傷!
對於現在許多的討論區中,也有許多人提問討論。但想完成他人運動成就的運動者,自己也要想想自己是否能承受他的建議,尤其是在生理、心理和技術上。就體育學的角度,實際上,運動成就是很多條件下的吻合,需要在體能條件、心理狀態、生理狀態、運動技術的純熟,更要有外在條件(環境)的配合中完成。內在身心條件可能可以完成,外在條件是個不可控和可預期的因素,所以可說,自我反思和瞭解自我身心的多寡決定了自我定義的運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