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指導要找體育教師還是運動教練

運動,要找體育教師還是運動教練?

運動指導員比比皆是,運動者應思索自己所需,慎選運動項目和專業運動指導人員!

撰文動機

體育教師和運動教練有什麼不同? 這是東華大學教體育科師資培育生的口試題目。這個問題可以討論很多面向,一方面突顯出學校體育的運動技能化的現象。但就社會的運動風氣、健身風潮、戶外活動瘋,更突顯了即便每個人上過了體育課,進入社會後,對於自己的身體條件仍有許多不瞭解、運動似乎仍要重新學習,雖政府推行的體育政策也是鼓勵大眾運動,然而要反思的是運動教練一大堆,真正有教育背景的體育老師有多少? 相同地,也要請運動者(消費者)想想,1.是要請一位私人健身教練或運動教練,還是要一位真正能徹底解決自己以運動和身體問題的體育教師,2. 運動者本身應該要有什麼知能和態度來面對此一問題,畢竟運動是雙向的教與學。

一、很多人是學運動的技術,仍不知自己缺什麼

運動—無論是健身、跑步、騎車、登山等,跟隨教練指示學習,動作、姿勢都有正確,總感到自己成長有限,或反而感到特別疲累,運動後的酸痛是正常還是受傷,留下許多問號。

案例一:我的一位肌群伸展體能增強班的學員,之前上過許多核心肌群的團程,很認真皆按照教練指示上課:棒式、登山者、捲腹等樣樣來。動作也很標準,但自己總是用意志力完成課程,自我評比有没有效,好像也還好。

案例二:自己某幾位女姓友人,參與30分鐘環狀運動,因課程型式是輕運動,按機械完成運動,身體能力的痠痛,指導員解釋因為來太少次,之後就OK了! 也有指導員建議就休息一次吧!問到運動前的熱身和之後的緩和,也没有太多的涉獵,總是帶著疑問回家

雷同的案例很多,如跑步的姿勢、器械重訓的操作等。核心問題是,在教師端:課程進行的當下,是否能觀察到學員的體能狀態的負荷度、學員的骨架特徵、動作執行時,學員動作的正確度和肌力肌耐力評估,這是最起碼的運動指導員素質,否則對學員而言,就是教練—教你怎麼練,的教學機器。

做過敢發問的學員,身體一有問題就問,不要帶著疑問回家,身體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若這位指導員無法給予合理的解答,或答不出來,你就要就考慮了。

二、多數人跟運動教練上團課,最後結果一身傷

現今國民運動中心、私人健身房、和不同型式的健身機構出現(如空中瑜伽,30分鐘健身、輕運動等),或是戶外活動(登山團體、路跑團、車團、獨木舟),高興的是大眾運動風氣和意識抬頭,人們的運動選擇很多。隱憂則為,參與運動的,對運動有距離感,或拒絕運動。

案例一:自己開課皆是小班教學,有位學員會來參加的原因是她之參加30人的瑜伽課,因老師無法照顧每位學員,加上專業知能的欠缺,學員身狀況無法掌握;學員出現問題,就請他在旁休息,最後導致她腿部受傷了。

案例二:曾指導過1-1的學員,她提到至健身房上飛輪團課,因為指導員就在前面帶,控制運動強度,學員就按指示做,對她而言, 飛輪是個新的運動課程,指導員也難在飛輪機來回指導,看觀察學員的狀況,帶完課程就好。經個人診斷,因坐高調整不當、運動後的緩和不足,導致肌肉有多處拉傷。

做過聰明的運動消費者,運動知識需要學習。運動的動作和技術再找專業人士,能避免只找到會教技術的教練。當然,就算找到有體育的專業人士,也不要過於依賴,自己還是要有運動知識,方可判別自己的運動狀況,並有利於運動指導員的溝通。

運動訓練是要有運動教育相互補充的,完全的訓練,即完全按運動指導員口令動作,引起運動傷害的機率大幅上升,不要等生理受傷,心理受創那就太晚了。 若只有完全的運動教育,不去執行運動那也枉然。運動的訓練和教育是要相互且同時進行的。

三、很多人買教練課,但上幾堂課就不上或反感

常聽到很多想運動的朋友,想運動健身或增肌減脂找上健身教練,或上健身房繳年費,並買了許多私人教練課程,但上了1-2次後就不敢再上,或說直接拒絕運動了,甚是可惜。

案例一:我的朋友很高興上私人教練課,第一次有專人教她使用重訓器材,但是教練的重量一直加,加到她無法承受,也無法換教練,最後就不上,現在私人教練課程還是在那。這等於是學員放棄運動的初衷,因為教練就按自己所學去訓練學員。

案例二:自己的學員之前在某健身房上的私人教練課程,內容很精采,但教練就用自己的那一套去教,把學員操到累,做不動就休息,結束一堂課,也提早下班。對學員而言,這教練没有為學員需求設計,也太依學員要求做出決定,某種程度破壞運動專業。

運動模式的選擇是個運動消費者要先瞭解和選擇的事。無論是何種運動教練的課程,教練是否能為學員開設運動處方,視學員的身體狀態開立作訓練和教學,就需要運動者(或消費者)本身要去衡量和評估。

運動參與—無論是跑團、登山隊、排舞、街舞、攀岩等,無論需要付費,皆建議能有體驗,或對於授課人員有認識、諮詢、瞭解等,再做決定。好處是對於教授的人有其專業性的認識,花費時間和金錢倒在其次,重要的還是自己本身生理不要受傷,身體一但受傷皆是不可逆的。

運動指導是分等級的,是要深思慎選! (代結語)

每一門運動皆有其專業,運動證照在台灣不似醫師、律師、會計師等,是有受一定的課程和國家考試通過。若說一定的課程,大學四年的體育系又有分別,或是體育的教師證,加上現在素人教練興起,體適能證照,單項協會的C級、B級、國家級的分類,也是使人眼花撩亂,但這是目前的現況。

運動指導,重點是教師/教練,對運動學習者的教學,評判的標準因人而異。但不應重視這位教練是否能做到,而是他對此運動和運動者的連結能否掌握! 專業背景是否能為你/妳創造和達到運動目標,這是關鍵。 與其找一位肌肉線條美麗、跑馬2.5小時,的運動教練,不如找位雖無此亮眼成就,卻能健康帶人們運動並給與為何要如此運動的體育教師!

Subscription Form

聰明運動家媒體

專欄作者

近期文章

Covid-19給運動健康的3大啟示

covid 19給運動健康的3大啟示

WTO已經說Covid-19要下架了
國內雖然還要再等一段時日
然而這是一個讓我們好好省思的機會
讓我們的生活從運動再次出發吧!

運動學習的3大盲點

運動學習的3大盲點和迷思!

運動雖然就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很多人學習運動的方式是有問題的,有人是心態問題、有人是認知問題,有人是不知道問題在那。在本篇文章中指出現代人在運動學習3大盲點和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