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服務業不受重視的原因

運動服務產業不受重視的2大主因

分享文章
轉發文章

身為體育人的我,從學術界和體制內教師走入市場的我,能感受到國內政府和金融業對運動服務產業的敵意與不友善。另一面向則令我想起在讀師大體研所時,林德嘉老師在課堂說到:今日運動和體育的不振,體育人自己要負最大的責任。雖是15年前的言論,至今仍然適用。

政府公文打壓,金融業的擔憂

政府至東奧事件提及的體育升級,很顯然是個口號。亞力山大事件後,行政院函示的行政命令,針對運動服務業為遞延性商品,業者要做許多事情來保障消費者權益,卻成為金融機構不願承做運動服務業的理由。刷卡成為銀行的風險,即使滿足許多要求,仍舊充滿著不友善。現代已經是多元商業社會,大家習慣性塑膠貨幣,銀行大方給予有實體貨物的商家信用卡的服務,遞延性商品的商家則有諸多限制。當問到大專院校可以用信用卡向學生預收學費時,銀行的答案則是兩者的性質不同。法人是如此,更何況是自然人的教練和嚮導!

就疫情爆發時,運動服務業是第一個被要求停業的業別,而後才是八大行業。疫情趨緩時,餐飲業和運動服務業是兩套標準,認人混淆那行業群聚的人數較多。也造成大眾誤解,運動中心和健身房是染疫熱區。真不知要政府政策要惡搞到什麼地步。影響最大的國人,認為運動自己來就好,有問題找醫生,醫療體系的完全和健保比運動更重要。當事實證明是不是如此時,才回頭到運動中。造成大眾體育的嚴重缺失。

運動人才教育不足,欠缺商業經營

反觀運動服務市場,在10年前皆是體育系畢業生或是國手為運動民眾進行指導,時至今日,運動生態已經改變,為證照導向。並不是說取得證照不好,而是與大學4年體系學生的專業知能學習相比,兩者相差大多。而現實是只要有證照就能教人運動的現象,而這證照有如醫師、物治師、營養師來的有公信力嗎?

在運動服務業,自由教練、戶外嚮導、運動工作坊的從業人員,相較於其他產業多半以自然人的形式出現,而不是法人的資格。代表的是健身房、運動中心,有法人資格對經營事業的態度和方式,和受薪階級的教學者,有明顯的不同。就自己本身之前未成立公司前,和現在成立公司後的思維是完全不同。

然而要問的是,現在運動的商業模式真的能讓每位運動教練有好的收入嗎? 疫情爆發前時招生順利嗎?收益是否足夠呢?若答案是否定的,可想而之現在疫情爆發中的狀況更加困難。

本人希望改善體育現況,和運動產業的局勢,在今日的說明會中,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有很多人報名,也有換日期的人,但出席的狀況之低,讓我想到林德嘉老師的話,也讓我體悟到當時這句的意義。當心態和行為是如此的不一致,代表這個產業為何能被人踩著、壓著、不備受重視之因。

結語:運動教育仍要大家的努力

不論運動產業在國內環境如何困難,我依舊運動產業是值得努力的道路。我無法幫助每個人,也無法強迫每個人都要改變,尊重大家的選擇。過去協助不少教練,以及有許多教授和朋友的鼓勵,堅持走對的路,找到對的願意合作的人。我深信愛因斯坦說的話:瘋子是每天做相同的事,卻期待明天有不同的結果。我更相信史賓賽的話:人生是選擇出來的。當意識到現階段的方法無法突破時,就是要找其它的方法來實踐,最後必定能找到最合適的道路。

文章目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