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容易運動受傷的2大原因!

天氣轉冷,喜愛運動的你是否忽略小細節而受傷呢? 運動進行的方式是一關鍵! 掌握一些小技巧,讓你的運動更順利!

很多人現在的運動表現不如從前,甚至容易肌肉拉傷、僵硬,特別是在戶外的環境下。不是疫情的關係,而是運動環境的條件已經大幅改變,溫度下降!為什麼氣溫低,運動容易造成傷害?那要如何從事運動呢?

一、人體升溫速度慢

隨著天氣轉冷,溫度下降,人體的體溫永遠比外界環境低,而想動的順暢,肌肉溫度必定要升高。因此,運動前的熱身就很重要了!在體溫尚未提升時,肌肉是處在被動的狀能下拉伸,而肌肉是未準備好要做強度比日常生活高的動作和多次反覆的動作,因此肌肉在此狀態下是很容易受傷的。

拉長熱身的時間

在氣溫低的環境熱身,要穿著保暖衣物熱身,或是先能在室內進行。因為肌肉在產熱的過程中,肌肉本體和環境是有較大的溫差,所以要有耐性,讓熱身時間拉長,不要認為與夏日時的熱身動作和相同,如果相同,很有可能使熱身不完全而在運動中,造成動作不順暢和發生傷害。

戴帽子進行運動

若是在戶外環境運動,如跑步、登山、騎車等,能戴頂帽子進行熱身和運動,因為人體產生的熱氣,有90%是由頭頂散出。所以帽子的用意是將溫度留在體內,保持身體已產生的溫度不要輕易的散到空氣中。

二、肌肉溫度冷卻快

熱脹冷縮物理原則和熱氣向冷氣的物理現象,完全適用於肌肉上。當人體的運動過程中,體溫是高於外在環境的低溫。在停止運動時,肌肉的熱溫度會快速散去,使得肌肉從高溫的脹起,遇冷則開始收縮。在低溫環境下運動很容易使肌肉僵硬,若運動後又無收操緩和或做的不足,運動會肌肉更僵硬。

充足的緩和時間

在氣溫低的環境做緩和運動前,要先穿著保暖衣物,讓肌肉溫度不要下降速度太快。在血液循環良好的時候進行緩和,務必讓肌肉恢復到原來的彈性,不要讓肌肉在運動後自然冷卻、硬化。若長期如此,肌肉會愈來愈硬,最後造成骨骼問題,如椎間盤突出、膝關節退化等。

按壓肌肉的動作

肌肉上布滿許多血管,肌肉的按壓能促使血液循環,在低溫環境下可以善用肌肉按摩或肌肉按壓的動作,讓肌肉保有彈性,也就是不使肌肉僵硬。這也是運動員會找運動防護員進行肌肉按壓,來促進或維持自己的運動表現。同理,也是許多人喜歡推拿、按摩後的感覺,或是患者物理治療後的感覺,因為肌肉被放鬆了。

結語:讓肌肉保持彈性

為什麼要練肌肉是現代人一直再說的話題,也是許多人走入健身房的原因。然而,讓肌肉保有彈性比一直練肌肉還要重要有彈性的肌肉才會讓骨骼更強壯,有彈性的肌肉才能使動作更順暢。運動的過程是一系列的學問,動作的進行是關節和肌肉的連動關係。在低溫環境下,更能突顯上述人體和運動知識,以及如何實踐的重要性。

李政霖

李政霖

聰明運動家創辦人,體育專業出身,同時為童軍與戶外教育工作者。 2015年成立聰明動家,投身大眾體育的指導教學。2019年正式成立公司,致力運動教育、運動產業的升級,期許以協助世界菁英選手的經驗,創造台灣運動新環境!相信運動科學直接佳惠生活,認為運動是不被時間、空間、場地和器材所綁架。倡議每個人皆有權力做自己的主人,快意人生。

聰明運動家媒體

近期文章

Covid-19給運動健康的3大啟示

covid 19給運動健康的3大啟示

WTO已經說Covid-19要下架了
國內雖然還要再等一段時日
然而這是一個讓我們好好省思的機會
讓我們的生活從運動再次出發吧!

運動學習的3大盲點和迷思!

運動雖然就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很多人學習運動的方式是有問題的,有人是心態問題、有人是認知問題,有人是不知道問題在那。在本篇文章中指出現代人在運動學習3大盲點和迷思!

Send Us A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