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Covid 19!(下)—人們應重建3大運動觀念

Covid 19 在台灣的防疫苗政策,其各階段的政令中,雖然政府鼓勵運動,但感到似乎不是重點,突顯出3大運動觀念!

Covid 19 在此超過1.5年的時間中,台灣與國外相同已經歷的類封城和施打疫苗階段的進行式,然而政令已經鬆綁至讓大眾能外出活動,與運動時可以不用強制穿戴口罩,雖然政府並無強調且鼓勵運動,但這皆突顯出3大運動觀念!

一、無論環境如何變,人還是要動、要生活

從古至今,無論社會環境是處於和平還是戰亂,身為動物的人就是為了生活而動,延續生命而動,没有一個生物可以避免,這是自然法則,只是人類相較於其它生物有更多的理性和教育。

過去常常說大自然的偉大,人類的渺小! 大自然的反撲,不容小覷!又或是現在的氣候問題,其實都很無感,但本次疫倩的全球性爆發,影響到社會、經濟、政治等,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身體是否能渡過這次的危機!大家皆身歷其境,感受甚深!

但無論如何,身為動物就是要動,拜科技所賜,我們大部分的生活能利用科技解決,但無法完全依靠科技,如進食、運動、需要面對面的學習與互動等。不變的是,我們還是要動,要生活!

二、人與環境是共存狀態,不是各別獨立

人與環境是無法完全切割,當政府下令不能群聚集會,只是希望能降低感染機會,但居家能待、能躲多久,答案大家有目共睹。最後,還是要承認病毒與我們共存的事實。

起初,只要戴好口罩、待在家中好似可以防堵病毒入侵。當感染者是無症狀感染時,防疫工作只是下降感染機率,不表示必不染疫。

環境教育早就告訴我們,過去的人定勝天論,已經到人與環境共存,人是環境的一員的生態觀。在本次疫情一覽無疑,體現出如果現代人還為有生態人的觀念,那是很難繼續生活下去。

三、維持健康是靠運動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

這三個事實是本次疫情的重要關鍵,取決國人的扺抗力足與不足!許多長者或身體抗體不足或身體能力差者,無論是否接種疫苗,其實都有生理反應,輕則痠痛感冒,重則身亡。

其實好好想想,如果國人(你)的身體健壯,會搞的人心惶惶、染疫消息和人數就足以搞慘許多身邊大小事嗎? 直至今日,我們依然談論疫苗政策, 其實背後的真正議題是:平日人們是如何保健身體? 如何讓身體機能強健? 如何完善大眾的健康教育? 還是依賴健保的醫療資源和政府的給予? 我想這才是應該正視的問題。

健康是仰賴平日的生活坐習、運動習慣、飲食起居,最常被忽視的就是運動,因為大眾對運動的迷思就是很累、要流汗,其實運動没有那麼狹義,包含平日的姿勢和動作, 肌肉能負荷的重量、臟器能負擔的強度,皆是適應環境的能力,而運動能力就是最佳的指標。

結論:對抗病毒的積極作為是強化身體能力

生理和心理是互相影響,無論從何觀點,身體的生理永遠都是第一優先,最常聽到的詞:「身心」也是先講身再講心。洛克也在書中第一句話說:「健康的心理,來自健壯的身體。」因此,開始運動吧!運動從平日開始,走、坐、站就是運動的基礎,從增加運動量到增加運動強度,鍛鍊身體的肌肉與心肺開始,生理運作是連動的,運動的開始也是強化抵抗力的開始!

Subscription Form

聰明運動家媒體

專欄作者

近期文章

Covid-19給運動健康的3大啟示

covid 19給運動健康的3大啟示

WTO已經說Covid-19要下架了
國內雖然還要再等一段時日
然而這是一個讓我們好好省思的機會
讓我們的生活從運動再次出發吧!

運動學習的3大盲點

運動學習的3大盲點和迷思!

運動雖然就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很多人學習運動的方式是有問題的,有人是心態問題、有人是認知問題,有人是不知道問題在那。在本篇文章中指出現代人在運動學習3大盲點和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