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來自4大無效運動型態!

運動傷害來自4大無效運動型態!

台灣的運動風氣盛,然而運動傷害的新聞和事件接二連三,不是運動本身的問題,而是運動型態!本文整理出自4大無效運動型態!

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行,運動團體的增加、健身房的林立,加上政府推動全民運動,令人高興的是人們意識到運動的重要!然而,也因為如此,運動傷害人口的增加也不在少數,更令人感到可惜的是花費時間去做那無效的運動,而且可能因此運動受傷。故,本文提出常見的無效運動的型態,期望願意花時間實踐運動的大眾,是運動的受惠者,而非運動的受害者!

公園運動團體的運動

筆者常在公園看到不少的民眾成群的跳元極舞、排舞等、又或打太極拳、八段錦等。然而仔細的觀察,大部分的人只是跟隨著前面的老師或師傅在比動作,或是聽著錄音帶的擴音指示做動作,至於動作的對與錯,自己也不知道,問群體的人也得不出什麼結果, 既然無人指正,問問自己是在運動,還是在擺POST? 還是比動作或招式? 運動主要功能應有鍛鍊肌肉和伸展到肌群的效果。

這樣的運動結果有二: 1.没有受傷,但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從事流很多汗的無效運動。2.直接受傷,馬上進入就醫階段,對運動可能望之卻步。無論是何者,除非熟稔此項運動或有專人指導,否則這樣的運動型態只是種自我安慰—我今天有做運動,實際上只是形式上的運動、心理上的運動,對於個人體適能而言,途勞無功。

實際案例分享

本人在社區的課程有教授八段錦第一式,經由運動科學的知識,說明這個動作的細節和要領,與此動作的變化。令許多長年打八 段錦的學員回饋到:經由此次的經驗,讓我感受到肌肉的張力和關節的發力。

另一位學員心有所感的說:摸索多年的八段錦,不如一堂有不到60分鐘的動作指導,主要還是教導者要有運動科學的基礎,而且還要視不同人的身體條件進行教授!

人數眾多的團體運動

對某些人而言,運動需要動力,而最好的動力就是跟大家一起運動! 舉凡跑步、登山、瑜伽、飛輪、有氧體操、核心訓練等,身在團體的運動,因為有朋好的激勵、鼓勵、和大家都在做的氛圍, 會較有動力參與和完成。若您仔細觀察在健身房、社區大學、運動中心等處皆可看到這樣招集一群人, 該單位多為請一位教練或師傅在前指導。

看似有專人指導的運動團體,依舊潛藏著不少運動傷害的危機。運動教學有別於知識的傳遞,運動除了知識的傳遞外,更有肢體的動作的指導。倘若超出一定的人數,運動教師是無法顧及所有學員的! 有時甚至是資深學員教導剛入門的學員,其學習的動作與姿勢的專業程度,真的足以教導一位新生嗎? 不管是什麼運動型態,這樣的運動學習模式令人堪慮!原因是運動没有足夠的學習(肢體動作和知道為何這樣做),這種運動只是拿自己的身體健康作為賭注的運動!

實際案例分享

有位向筆者學習動態核心肌群的學員說到為何來此學習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參加一個瑜伽課程,一個班級有30個人,這位瑜伽老師從未和她說過話,也未指導過她,最後連她受傷了,這位老師也不知情,更遑論個別指導! 而我的班級人數只有個位數,既可以提出運動疑問,我也會主動糾正她的動作! 讓她知道現在學的運動為何,和因她的需求進行鍛鍊!

有位退休人士與我學習肌筋膜放鬆姿勢校正的學員,之前參加一班20多人的核心肌群,大家的棒式都可以支撐1分鐘以上,在前面的教練只會下達動作指令、計時和說加油! 使她感到心力具疲,每次上課都是勉強自己完成,但原本的體態也因此走樣! 在我這的運動能依她的能力指導,學員間的運動氣氛也不會令人緊張,有效率的運動!

自行使用器材的運動

在訂閱經濟的年代,運動產業也不豁免! 坊間有很多小型健身房,如某便利商店開立的健身房、標榜30分鐘完成運動的女性健身、或是游泳池或社區健身房等,皆是自行使用運動器材的運動訓練。好處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有運動的去處;但缺點為對器材的陌生,或者是運動指導員的專業不足,導致使人感到運動器材的使用没有那麼困難,等到發現其困難時,往往傷害己經發生。所以,自己使用器材的運動鍛鍊是需要花時間研究、使用、與運動處方的開立。

自行運動的浪潮在國外是很常見的,因為他們的教育體制,幼兒園至小學幾乎都是體能課,而在往後的課程是體能學科的學習,如體能訓練、運動技能、健康與營養和運動等,等同是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法和運動力學的學習。故,他們在健身或戶外運動大多有一定的認知和熱愛。反觀台灣教育,自小大都在學科打轉,升學掛帥的觀念依舊存在,所以進入社會後開始消耗健康成本,到了中壯年,甚至退休才意識到自己的健康已亮起紅燈!

實際案例分享

某位上班族自己參加女性30分鐘健身的健身房,跟我聊天時談到,每當她做完運動時,肌肉痠痛怎麼辦? 她們教練教的伸展好像没有舒緩這狀況! 詢問教練後,教練只和她說常常來就不會這樣了! 另一個教練說,休息就好了! 無論是那一個答案皆是句很不負責任的話,顯示出該健身教練的專業和該機構的培訓出現瑕疵!

我的朋友喜歡健身,開始鑽研健身器材的用法,自己也取得ACSM的證照,當我們見面時,經由我引導他做某一動作時,發現肌肉没有充足的放鬆,導致肌肉緊繃而限制關節的活動範圍。這也說明健身需要學習的不只是器材的使用,肌肉的放鬆伸展、自我檢測和覺察也是重要的一門學問。

看網路、跪求他人菜單的運動

資訊發達的現代,youtuble和網路等有許多國內外的運動影片,許多人會根據該視頻或影片來運動。另一類常見的人是在社群跪求他人菜單來進行屬性相同的運動。就某一方面,表示有運動需求的人口真的很多,出現的運動分享影片,有些純屬該人的運動過程;有些是按私人教練開出的菜單和指導所拍出的影片;也有自身經驗過有效的運動;有一類是專業教練推薦的動作;還有一類是經由學理的依據,實際操作的運動。

不管您是看到那一類文章或影片,事實上,那一些皆屬於他人的運動經驗,並不完全代表你/妳是適合這樣的運動。主要原因很簡單,每個人的身體條件、體能狀況、運動能力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模仿網路、跪求他人菜單,這種依樣畫葫蘆的運動對平日没有運動的人,或是運動項目不同的人而言,肌力的強弱和肌群的運用不同時,運動傷害是很容易找上門的。

實際案例分享

我有很多學員皆跳過鄭多燕的有氧運動、伸展運動,因為她們公司在休息時間,強迫要求每個人皆要運動,故放其影片。有做個的人皆說做的很累。經診斷過學員的運動狀況,和鄭多燕的有氧運動版本比較。明顯的是關節活動範圍不足、肌力不足、加上其節奏(運動強度)的不合適,造成該公司的美意,成為員工的惡夢!

運動是應人而異,要做有效的運動(代結語)

姿勢的連續是動作,動作的連續是運動。每個人的姿勢反應出此人的肌肉骨骼狀態,每個人的動作反姿出此人的肌肉骨骼協調性,而運動則更能看出神經控制肌肉骨骼系統的統合程度。是故,當自己的身體負荷(即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無法適應該姿勢、動作和運動,代表身體無法負荷;相反地,當身體在從事的姿勢、動作和運動過於輕鬆,甚至不用出力和思考,那表示該運動是無任何效果的。總結以上,建議各位先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型態,認真的研究和鑽研並確實地實踐(初期最好有專人指導),方能做有效的運動,將自己的精力和時間花費的有價值和有意義! 當吸收到新的運動資訊時,先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是否合適這類運動,千萬不要跟隨潮流起舞,做出令人後悔的事!

Subscription Form

聰明運動家媒體

專欄作者

近期文章

Covid-19給運動健康的3大啟示

covid 19給運動健康的3大啟示

WTO已經說Covid-19要下架了
國內雖然還要再等一段時日
然而這是一個讓我們好好省思的機會
讓我們的生活從運動再次出發吧!

運動學習的3大盲點

運動學習的3大盲點和迷思!

運動雖然就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很多人學習運動的方式是有問題的,有人是心態問題、有人是認知問題,有人是不知道問題在那。在本篇文章中指出現代人在運動學習3大盲點和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