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奧運動環境篇

2020年東京奧運動浮現台灣體壇的7大問題(下):運動環境篇

分享文章
轉發文章

五、運動媒體仍有不夠成熟與專業

運動報導過於片面

各屆奧運會要回本賺錢的項目,最大宗之一就是媒體轉播權。四年一次的奧運會,菁英選手的觀眾,除了地主國的觀眾外,就屬世界各國熱愛運動的人們。東奧開放有限觀眾入場,雖失去門票收入,為什麼還是能舉辦? 就是依靠世界關心和喜愛運動的人口,科技的進步,轉播多元,電視、網路等皆能收看。

回想一下您看奧運的運動項目時,你能完能理解賽制嗎? 比賽困難度嗎? 舉例:體操、跳水的轉播有難度D、 難度 E,你看的懂嗎? 羽球單打和雙打的場地限制差別在那,你知道嗎? 所以你是看選手的技術表現,還是等待分數、單純加油? 因此,運動報導與轉播人員就相當重要。

運動報導越頻繁,上述的問題就會下降,因為大家知道要看什麼,也瞭解比賽規則。而轉播人員除了為中華健兒加油外,也要有能力專業的轉播運動知識。但在台灣的運動報導,只有捷報或飲恨止步; 轉播人員從頭到尾的集氣加油,好像代表大眾的人!除此之外,媒體報導話題還有選手生活史、家鄉、獎金和負面比較,這都是一時的,現在大家已經在遺忘中!

運動賽事轉播狹隘

為什麼奧運結束後,大家遺忘的速度超快,是因為平時的運動轉播多為國外賽事(NBA, MLB),有轉播過世大運、世錦賽嗎? 若你的答案是没有,奧運選手的名字、項目、奪什麼牌就只限在奧運潮流中,奧運動結束,基本上就結束了!

從此觀點也可知道台灣的政府和人民,到底重視體育嗎? 重視選手的程度又為何? 當大眾對我國選手平時賽事陌生,那如何要求瞭解體育和運動呢? 當台灣運動和體育不在媒體的商業行為時,其實,為中華隊加油只是看在這些選手代表中華隊出賽而加油!並非瞭解此運動而加油!相同的加油,實際上是兩樣情,程度落差所致!

六、選手粉絲數不代表運動人口數

運動員的粉絲,有多少從事相同的運動

在今日的網紅世代, 媒體大大報導運動員粉絲數上萬,或是某一運動員拿牌後,IG人數大幅上漲!要問的是,這些粉絲為什麼追蹤這些運動員,是運動成績、運動項目,還是女神、國民女友、小鮮肉、型男。這些選手粉絲的言論和行為,真的體會過運動員訓練的辛苦,還是口頭說說,再來發表評論和不捨。

選手有龐大的粉絲是件好事,更重要的是該項運動風氣是否依選手粉絲的增加而增多。如多少粉絲因為郭婞純而練舉重、因楊勇緯練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等項目的運動人口有增多嗎? 反觀國外的運動粉絲,八九成都會從事喜愛運動員的運動項目,那台灣在這一方面值得好好思考,政府相關單位也應該善用此點來推廣運動。

七、運動產業發展依然受限

運動產業的發展

東奧是2004年後拿下多面獎牌的奧運會,然而看看台灣的運動產業,各單項運動的推展似乎仍在小學、中學,大學就是體育相關科系了,而到了社會上,成為健身、塑身等商業味較重的體能類項目。再者,本次奧運羽球戴資穎的代言廣告充斥,空手道文姿穎在近日傳出運動經理人的事件,皆意味著運動經理人的產業開始有人在經營。

在此要檢視的傳統運動產業要如何升級? 新的運動產業又要如何經營? 在台灣的產業鏈中,運動產業是最不合作的產業, 依舊還是各自各的,互不往來,合作似乎相當困難,諷刺的是運動是最強調合作的項目。 除去過往亞歷山大的商業行為,運動產業能結合健康產業的項目那麼重要,但是無法突破商業關卡,實為可惜之處,也是我推展動能量頻道的起因,期盼體育升級,運動產業發展。

體育改革的重點在運動產業

運動產業很多,觀察體育大國花費在運動產業上的精力和金錢如此之鉅,反觀台灣並無花費太多精神在運動產業中,如運動科學、運動防護、體能訓練、新興的運動單項等。就東奧來說,本次的空手道、運動攀登、運動滑板和特技單車,皆是由大眾休閒運動轉為奧運項目。除了推廣大眾運動外,也跟上時代的腳步,運動設備、設施及軟硬體皆是運動產業的範疇。

以現代體育的著眼點是運動產業,美國的職籃、 職棒挹注多少資金,讓美國的父母帶孩子去觀戰,進而有打球的興趣和運動習慣,社區的運動設施和學校教育也落實體育和運動,從小紥根、培養,長大後再帶著下一代做相同的事,這個良性循環不但使美國成為體育大國,也成為運動產業的輸出國。

結語:競技運動和全民運動的關係才是重點

體育環境不因體育選手競賽而大幅改變是台灣運動不旺盛的主因,在現代人的觀念中,健康是首要,其它是次要。而運動恰是健康的最佳良藥,無論是政府的政策、教育,還是人民的觀念, 競技運動和全民運動是2個不同的世界,2者並無關連,在東奧中就可以看見,而這種徧差的觀念,正成為我們體育人、運動產業努力的空間,如何運用合作的力量將運動產業鏈整合,掌握本次奧運的風潮,讓台灣的運動人口、運動產業和運動相關配套措施是全民要去思考的重點!也將是台灣體壇未來的興敗!

文章目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