痠痛是好轉還是受傷?用力學活筋術一次分清

痠痛是好轉還是受傷?用力學活筋術1次分清

分享文章
轉發文章

前言:痠痛,是警訊還是進步的訊號?

最近三週,有三到五位學員私LINE我,提出相同的疑問:運動後肌肉痠痛,到底是身體在好轉,還是新的傷害正在發生?這個問題讓許多人感到困惑,因此我特別撰寫這篇文章,透過1位學員親身案例來說明痠痛的本質,並分享「聰明運動家」如何透過《力學活筋術》課程,精準判斷與改善身體狀況。

一、案例:從大腿痠痛到上背痠痛,身體正在說話

(一) 案例簡介:痠痛位置改變,讓人憂心忡忡

某位學員私LINE我說:「最近跑步後背部很痠,以前只有大腿痠痛,現在反而大腿不痠了,是不是要做什麼伸展動作?」她心中充滿疑慮,擔心是否又有新的傷害。

跑步背痛

這位學員是在參加《力學筋膜伸展術》課程後的第二個月。她原本因肩膀傷勢輾轉求醫未果,最後看到我在社群上的短影音,從新竹北上參加講座,當場報名《力學筋膜伸展達人營》。在四週課程中,我第一週就指出她有「富貴包」現象——上背肌力不足。她本身也表明在第二週後,她的肩傷明顯好轉,肩關節活動角度大幅提升,顯示她課後有持續自主鍛鍊。

但肩傷剛好,上背卻開始痠痛,讓她擔心是否又要回到過去反覆求醫和復健的日子。

(二) 案例剖析:痠痛位置轉移,是好轉的訊號

在她來上課前,跑步時因肩傷導致肩的擺臂幅度受限,身體為了避免疼痛,自動減少肩部的動作,導致原本應由上背出力的動作,轉由大腿、小腿代償完成。這就是典型的「代償現象」。

在《力學筋膜伸展術》課程中,肩部活動度逐漸恢復,肩關節肌群開始重新啟動。此時,上背肌群開始承擔原本的動作負荷,痠痛也隨之出現。這不是新的傷害,而是肌力不足的肌群開始被喚醒,上背肌群開始啟用,是身體的「好轉反應」

她的大腿不再因跑步後而痠痛,這代表下肢肌肉和關節不再代償上半身的力量。只要持續鍛鍊上背肌群,身體就能回到「原廠設定」的自然運作模式。

(三)課程延伸:從修復到強化的自主訓練策略

在《力學筋膜伸展術》的課程中,我們不只協助學員改善疼痛,更教導如何針對肌力不足的部位進行強化訓練。這位學員在通話結束前,我特別提醒她回顧課程中針對上背肌群的動作教學,持續加強要訓練的肌群,為身體建立更穩定的支撐力。

她也問到第二門課的資訊,我也鼓勵她,等天氣不再炎熱時,可以進一步參加《運動鏈姿勢走法》的課程,深化對身體動作模式的理解與修正。這次的痠痛並非新的傷害,而是身體逐步恢復、重新啟動原本未能發揮的肌群所產生的好轉反應。

她原本是為了解決肩部傷勢而參加課程,現在則進一步處理上背肌力不足的問題,這正是「聰明運動」的核心精神——透過自主訓練掌握身體動向,並善用聰明運動家(李老師所擁有運動科學)的資源,在每一階段都能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

二、痠痛判斷三大關鍵:代償、肌力不足、好轉

(一) 代償現象釐清:痠痛不一定是壞事

代償是身體在面對傷害或肌力不足時,啟動鄰近肌群來完成動作的自然反應。它可能發生在傷後,也可能在運動當下出現。雖然大部的人認為只有在傷害發生後才會出現,其實在運動的當下就在發生。

這也是為什麼聰明運動提倡每個人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力學活筋術》,也是學習《力學筋膜伸展術》這門技術和知識的主要原因,讓你在任何時間都可以使用,是套帶著走的技術,終身受用!

(二) 為什麼痠痛位置會「轉移」?

就此案例中的痠痛位置改變,代表身體正在重新分配動作負荷。新的痠痛位置,90%是肌力不足的地方,而非新的傷害。這就是好轉的現象。

相反地,若原本的患部傷勢尚未痊癒,卻仍持續進行運動或跑步,那麼痠痛位置的改變,很可能不是好轉,而是身體正在進行下一階段的代償。這代表原本受傷的部位已無法有效出力,身體只好再次尋找其他肌群或關節來分擔負荷,以完成動作需求。

這種代償現象若持續發生,可能會導致新的痠痛或傷害出現,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痠痛位置改變時,必須審慎判斷:是肌力不足的好轉反應,還是尚未痊癒的患部正在轉嫁壓力?這正是《力學活筋術》課程中強調的重點——透過動作檢測與肌群評估,精準掌握身體的真實狀況,避免代償造成二次傷害。

以本案例為例,原本跑步後大腿痠痛,代表大腿過度代償;課程後肩關節恢復,跑步動作更完整,上臂肌群開始啟動,大腿不再痠痛,痠痛轉移到上背,顯示身體正在回歸正軌。

(三) 痠痛是全身性的評估,不是局部處理

痠痛的評估必須是全身性的,而非只看局部。許多人習慣「腰痛看腰、腳痛看腳」,結果往往治標不治本。

真正的關鍵是:你是否有一套檢測自己身體的方法?例如:每個關節的活動方向、對應的肌群是否能正確啟動。這聽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過後,其實很多人是無法精確做到,而知道和做到才是動作的重點

結語:痠痛是身體的語言,聰明運動才能真正聽懂

痠痛不是敵人,而是身體給你的訊號。學會分辨痠痛是「代償」、「肌力不足」,還是「好轉現象」,是走出反覆痠痛與傷害循環的第一步。李老師以運動生物力學專業與奧運選手經驗,打造出《力學活筋術》的系列課程和延伸課程,不只是暫時止痛,更是幫助學員真正掌握身體邏輯,告別治標不治本的復健與推拿。

這也是《力學筋膜伸展達人營》課程最核心的教學內容——教你認識人體動作的底層邏輯與技術,並建立一套可自我檢測與修正的系統。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身體缺乏理解,痠痛來臨時,往往無法判斷是警訊還是復原。即使有些教練具備解剖學與生理學知識,卻因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導致理論無法落地。

透過《力學活筋術》的系統化教學,不論是實體課程或線上學習,都能精準找出痠痛的根源,並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別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讓我們一起用科學的方法,聰明運動、有效改善,讓身體回到原廠設定!

🎯 行動呼籲:現在就開始聰明運動!

✅ 想了解自己的痠痛是否為好轉現象?

✅ 想擺脫反覆代償與傷害的惡性循環?

✅ 想學會一套能自我檢測與改善的技術?

📌 立即報名《力學筋膜伸展達人營》或《運動姿勢走法體能營》

📩 私訊報名|📞 預約諮詢|📚實體課程|📚 線上課程同步開放中!

延伸閱讀:

若你希望更深入理解關節教育與力學觀點,推薦你繼續閱讀以下文章或影片:

【聰明運動線上講座】痠痛到底是好轉還是新傷害?

文章1:【運動傷害預防全攻略】從力學活筋術出發,重建身體動作、找回自癒力!

文章2:從基礎出發:力學活筋術的原理與應用,解鎖身體自癒之路

短影片:明白自己的身體復健才有意義

文章目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