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婞淳4度扣關奧運,從2012倫敦奧運的參賽到2016里約奧運的傷後復出,在2020東京奧運破舉重紀錄,以及2024巴黎奧運維持身體狀況!旁人看到的是她3度奪牌的運動成就,我看到的是她運動生涯走出來的非凡歷程。
一、里約奧運,郭婞淳腿傷復出
(一)郭婞淳訓練受傷,選擇訓練出賽
2012年倫敦奧運,郭婞淳首次亮相五環舉重競技場,雖未拿下獎牌,但已累積人生第一次最大型的國際賽事。然而,在2013年訓練時,140公斤的槓鈴片砸在大腿上,使80%的肌肉斷裂。在郭婞淳克服生理和心理的障礙下,加上有運動科學團隊的支援和教練團隊的訓練下,經歷資格賽的種種考驗,取得2016里約奧運的門票,並在腿傷的情況下,奪得銅牌的佳績。
2016參賽奪牌,對郭婞淳而言無疑地打下強心針,實現她苦心鍛鍊,克服心理的障礙,更突破生理的傷害的復元情況及肌肉與體能的訓練,這奠定她再度參賽下屆奧運動決心,成為她能在舉重場上繼續走下去的重要關鍵,為里約奧運的拿下銅牌的重要意義!
(二)一般人痠痛受傷,選擇休息不動
當時大家在為郭婞淳奪得銅牌感到高興的同時,並非人人知曉這面銅牌背後的意涵。若以現代人遭逢肌肉痠痛或關節受傷,能按時長時間的復建就值得佳許了,更多的人選擇休息,或是置之不理,放棄復健忍受痛苦,美其名為與痠痛和傷害共存,實際上就是一種逃避的藉口、不知如何是好的的心態。其實,你並未試過所有的方法!坦白說,你並沒有付出太多的努力,你尚未完全為你的痠痛傷害全力以赴!
人是動物,身體是活著細胞、組織和器官,休息不會讓你走更長遠的路,而是生活中的絆腳石。讓身體更容易疲憊,讓體能下降的速度更快。更殘酷的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這個狀況將更加顯著。唯一的處理方法就是肌肉的鍛鍊、筋膜的伸展以及用正確的關節順序動作,提升生活品質,才能夠像郭婞淳一樣從重回競技場上。
二、東京奧運,郭婞淳破舉重紀錄
(一)郭婞淳發揮訓練,打破個人、世界和奧運紀錄
2020年東京奧運,郭婞淳第3度參戰奧運殿堂。東奧因Covid-19的衝擊,會期後延一年,打亂不少選手的訓練週期,但中華台北舉重代表隊針對郭婞淳的既有教練團、運科團隊、防護團隊外,更有進駐運動醫學團隊為補強她在傷勢下的訓練。另一方面的優勢,為舉辦國在日本,交通較近、選手的體能調節和適應時間大幅縮短,這也成為東奧的中華代表選手能取得較多佳績的原因之一。
綜合上述,無論是對內的訓練、對外的環境因素,以及郭婞淳正值選手的高峰期,加上戰術所增加的重量皆在郭婞淳在訓練中曾經嘗試過的重量,並有成功的經驗。因此,在東奧時的表現能突破我自己和大會的紀錄,當打破自己的紀錄,代表生理素質和運動能力已經完全發揮,在超越自我的身心狀態下,心中的振奮更能夠提升生理表現,更有能量有能再創下新的紀錄。
(二)一般人是否有平時鍛鍊,發揮鍛鍊之效
反觀我們的生活,有3大重點值得思考。1.自己的身體素質是否有去提升鍛鍊,無論本身已有肌肉緊繃或關節的問題,是否有找到應強化的能力? 例如肌力、肌耐力、柔韌度、平衡感。接下的問題是2.我要如何去鍛鍊提升這項運動素質?最後3.要如何確切執行在生活當中?
坦白說,上述3個關卡對於雅健康的人來說可能就是3個問題,如果對於有受傷、正在復健的人而言,困難度又要再向上提升!
然而,從郭婞淳的案例來說,自從她受傷後,先面對自己的傷勢,選擇的方式是用自己的力量進行復健、訓練,而不是休息,最後的努力得到回報,並且是將身體的潛能完全發揮出來!因此,在李老師碰個許多人的質疑是,學完就能完全好嗎?我只能回答,你要好到什麼程度是你自己決定,我只能教導一套方法,並個別指導你目前能做到的程度,以及評量的標準,讓你自主鍛鍊、自己決定人生要朝什麼方向前進!
簡單的問,現階段的你,想要走到郭婞淳的那一階段?
同理,如果你還是在按摩、推拿、復健等這種被動運動環境中,不想自己運動的思維中,相同的問題永遠存在!
三、巴黎奧運,郭婞淳維持運動水準
(一)郭婞淳急了,認清自己現況很重要
巴黎奧運中的郭婞淳,成績不應該只有銅牌,若是正常發揮應該會更好!舉重項目是個心理閉鎖的單項閉鎖運動,它跟體操、跳水等項目雷同。唯一不同的是,體操、跳水等項目的成績只有在選手表現完才會知道分數,但舉重是已經知道對方和自己試舉的公斤數。
在第一階段的抓舉,郭婞淳正常的發揮自己平日的訓練,雖然只有落後2公斤,仍有機會在第二階段的挺舉與對手相比,因為郭婞淳知道自己的挺舉表現比抓舉佳。然而在挺舉第一次130公斤的試舉失敗,因此第二次並未加重量,先成功完成130公斤的重量,致此是一位舉重選手把持著正確心態。但在對手的重量不斷上升,原本於婞淳第三次設定的公斤數是135公斤,當調整至137公斤時,我就感到有超過負荷,可能會失敗,而結果真如預期!在賽後記者的訪問,郭婞淳也表示自責而落下眼淚!
只要選手站上世界舞台,奪金求勝的心態在所難免,特別是奧運4年舉辦一次,換作是其它的選手應該也很難克服和認清當下的自己吧!
(二)一般人生活不是競技,認清自我維持就好
一般人的生活情境,無論是登山、跑步或日常活動,不要把這些情境弄的如似是競技比賽!今日各位的最好表現,就是身體的運動和活動是沒有病痛,沒有傷害。隨自己的意是想要怎麼動就怎麼動,漸進式增加自己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而後維持在自己滿意、可以接受的程度即可。就好比跑步,一次可以跑 10公里,能在1小時左右完成,這樣規律的運動且維持的運動強度,對一般人來說就很不錯了!其實,不用再強求要跑全馬,或要加速!
運動的目的是在保健自己的骨骼、肌肉系統,讓心肺能力和體能維持在一定的程度,而非過量或勉強自己肌肉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倘若有已有傷勢(骨骼或肌肉)在身,運動的目的是提升肌肉力量,讓肌肉能支撐骨架,關節磨損導致姿勢體態走檥,換這之,就是讓自己的骨骼能在身體正確的位置上,降低代償的現象。
結論:你的抉擇決定你未來的人生道路
本篇文章是用郭靜純的奧運之路為例,重點在於自己是否有去鍛鍊自己的體能,提升自己的生理素質,而不是過度依賴按摩、推拿和復健。最重要的3個關鍵:其一自主運動的重要性,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皆有病痛傷害,重要的關鍵在於自己的努力和非依賴他人。其二:自己是知曉自己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足與不足之處,又要如何改善和進步。其三:當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達到某一程度後,維持比增強更困難,不要一直想要想要超越,而是要想如何讓體能隨時隨地都保持在最佳的狀況。這也是郭婞淳用其運動生命給予各位最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