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動機
運動雖於今日蔚為風潮,但對於許多人而言仍有許多障礙。從過去自己為體育選手和教練、童軍教師、體能教練和社大講師、從跟隊登山到帶隊嚮導的戶外教學。本文旨在由其中的經驗,經休閒心理學的角度和台灣現況來分析當下人們在休閒活動中所碰到的休閒障礙並提供解決方向。
休閒障礙(leisure constraints)的譯文之意:
LEISURE CONSTRAINTS有人譯為休閒限制、休閒障礙或休閒阻礙,筆者認為休閒障礙較為委當,因為休閒限制對休閒而言好似有族群操作而不可為;而休閒阻礙對休閒而言好似是某些事物不可變動。但休閒障礙是可以突破和解決的,較合乎休閒為人人皆可享之的意涵。
休閒障礙的定義:
狹義來說, 只要不利於進行休閒活的因素皆稱為休閒障礙。
廣義而言,外在的文化條件、環境、關係和內在的生理和心理的顧慮或限制,影響到休閒活動的進行,皆稱為休閒障礙。
休閒障礙的因素
在本文採用廣義的休閒障礙來做較全面性的論述:
外在因素
1.文化條件
早期的較多的研究在文化中,例如男女在社會的角色:最明顯的是當組成家庭後,男性的休閒時間多於女性,因為女性主內和照顧小孩的角色在東西方色彩仍舊是相當鮮明的;社會階層:休閒在過去是貴族的專利;種族:以早期的奧運會而言,黑人運動員是受到歧視的,還有其它文化因素也影響到休閒的進行。
雖然在現代社會中,這些文化上的休閒障礙因社會變遷而有所改善,但在某個程度上,文化的休閒障礙依舊存在。有待社會觀念、生活態度和教育進一步的溝通和思維的轉變。
2.環境因素
休閒障礙有很大的原因是環境,如活動的距離、天氣狀況、休閒活動是在都會區還是在戶外等,皆是造成休閒障礙。例如戶外活動等就與天氣和活動距離有關;歌唱、跳舞、看展覽等,就和距離和群眾所在地有關;就運動而言,大眾會選擇距離家或工作近的地方。休閒活動的人文環境、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等因素皆可能是休閒障礙的原因。
環境因素的休閒障礙對某些休閒而言是無法克服的,建議是個人要有多元的休閒活動,即是要有培養多種興趣,以有氧運動而言,可以是跑步、健走、游泳、舞蹈等,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懂得去選擇休閒,可補足環境因素的休閒障礙。
3.活動關係
休閒活動本身與個人的關係可說是決定休閒障礙重要的影響因素。 很多休閒活動必需是在特定的種域,如戶外活動的登山、獨木舟等;或是需要等定的器材設備,如單車、攀岩、抱石、走繩等;又或是兩者皆有,如釣魚;另者則是有無能力進行此項休閒活動,如體能型的運動,如登山、耐性型的運動,如垂釣、文藝型的活動,如看展覽。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從事的休閒活動當然不同,故休閒活動本身的屬性就是休閒障礙。
在休閒教育理論中,除了培養多樣的興趣外,還要有能力完成該項休閒活動,此兩者都是從事休閒的重點,也是降低休閒障礙的可能性。所以,在從事某項休閒活動時,不要太快的投入,應當思考這項休閒是否能讓自己長久的進行下去。
內在因素
回到人身上來,主要還是生理的適應和心理的調適。
1.生理上
休閒障礙有很大的程度是與生理有關,如體能、協調、敏捷、平衡等,這些皆為生理上的因素。以登山為例,很多人喜歡大自然的美好,但是負重能力不佳而成為登山的休閒障礙;以跑步為例,很多人因為肌力和肌耐力不足,而勉強進行造成傷害。
生理上的休閒障礙,是可以由後天的體能訓練來克服。仍然建議先瞭解運動屬性和肌群的使用,循序漸近的增加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千萬不要不顧生理發出的警訊而運動,唯有瞭解自己所從事的運動,才能有效率地降低休閒障礙。
2.心理上
心理上的休閒障礙,有部分來自外在因素,但有大部分來自不良的休閒經驗。例如團跑速度跟不上、登山腳程跟不上隊伍、參與賽事不如預期等,或是團隊中有負面的評論等、皆有可能打擊到心理產生對該休閒的障礙。
事實上,心理上的休閒障礙在某些環節來自生理,這部分較好處理;反而是心結己打在心中的休閒障礙是要當事人去解套的,是較難處理的。但無論是何者,皆建議在當下將自己的不適說出來,那怕是爭執、吵架,最起碼能馬上知道結果,也不要在事後成為心結,只是自己受苦。雖然這是不樂見的情形,但對自己當下的狀況能傳遞訊息,使團隊在當下作出適當的決定,不要成為日後的後遺症。當然在事後也要做出檢討,改進自我的不足和缺點。
瞭解自己的休閒障礙,創造自我較佳的休閒
休閒時間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己經佔有重要的地位,若自己還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休閒,那表示要多多嘗試不同的活動,使自己的生活增加樂趣。若已經有固定的休閒活動,那要思考如何優化自己的休閒時光,即是審視自己的休閒障礙為何? 當自己瞭解自我的休活動,能預見什麼休閒障礙的因素,那將會創造自己較佳的休閒經驗和休閒生活!